龙山新闻网

通讯员系统登陆

2021年4月12日   农历庚子(牛)年 三月初一
致敬!龙山籍百岁老红军肖先东的追梦人生
2022-03-21 08:10:26          来源:龙山县文联 | 编辑:朱柯源 | 作者:符家义          浏览量:9636


龙山籍百岁老红军肖先东

龙山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  符家义 

写在前面——

2021年中秋前夕,我们一行8人不远千里,来到武汉市青山区看望湘西籍唯一健在的百岁老红军肖先东,给老人送上节日的慰问,并带去了家乡人民的良好祝愿。

老人见家乡来了客人,十分高兴和激动,连忙招呼我们坐下,又是递苹果,又是给拿香蕉,紧握住我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热情招呼我们共进午餐。我们一起拉家常,详细了解老人的家庭、生活及健康状况,给老人介绍了家乡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真诚地邀请肖老红军及家人再回龙山走一走,看一看。

走近百岁老红军肖先东,聆听他的故事——

肖先东生于1916年4月,今年106岁,是龙山县大安乡马脚坪人,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说起革命生涯,老人铿锵有力,滔滔不绝,仿佛历历在目:“从小我家里很穷,只有三四亩旱地,父亲母亲一年辛苦劳作,仍没有饭吃。8岁那年,父亲叫我去给寨上一个本家地主放牛,总算有饭吃了。我一个人守三四头黄牛,稍微不注意牛就要吃别人庄稼或者跑丢。守了几年牛,一分工钱都没领到,父亲去讨要反遭到一顿辱骂”。

“1934年3月的一天早晨,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我正在山上守牛,遇上了一支迷路的红军队伍,要我给他们当带路。我是本地人,熟悉道路和地形,带着红军队伍很快走出了莽莽苍苍的大灵山,到达目的地后,红军给我两块银元,叫我回去。我回头走了大约两里路,又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说,你们让我留下吧!我要当红军。我这样回去肯定是活不成的,因为我是给地主家放牛,现在牛不见了,肯定要把我打个半死。如果他们晓得我是给红军带路,那只有死路一条。于是,我又跑回来恳请部队首长同意我加入他们的队伍。一个当官的对我讲,你个子太小,当红军吃不消。”

“我能做事,可以给你们搞服务,端饭送水,跑腿送信等,你们别看我个子小,我能挑得起一担水呢!”说完肖先东担着水桶就到河边挑了一担水过来,就这样他参加了贺龙领导的红军队伍,在红三军龙山独立团游击队当通讯员。从此,他就跟着贺龙、关向应转战湘鄂川黔边,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5年11月下旬,红二、红六军团主力开始长征。从桑植刘家坪突围时,部队遭国民党大炮轰击,肖先东右腿膝盖被弹片炸伤,膝盖骨部分裂开,鲜血直流。肖先东趴在地上顺手扯了一把茅草揉烂包住伤口,又从身上撕下一块布襟扎紧继续战斗,直到晚上才到老百姓家里借来针线将伤口缝好。那时候医疗条件很差,卫生员将针线放到锅里煮一会就开始缝伤口,没有麻药,缝合时痛得钻心,肖先东硬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直到缝完都没有哼出一声。后来他的右腿比左腿短了一截。

受伤后,部队本来要将他留下,安置在当地老乡家里养伤,肖先东坚决不同意,他抱着“一定要跟党走,绝不掉队”的坚定信念,拄着拐杖,拖着一条伤腿一瘸一拐地紧跟着部队踏上了漫漫长征路。由于连日行军,又没有消炎药,伤口发炎流着脓血,每走一步都痛得要命。到了宿营地,他就坚持用热水清洗伤口,再敷点草药,这样走了两个多月,伤口竟奇迹般慢慢愈合了。肖先东跟随部队进贵州,入云南,一路艰苦转战,来到金沙江边。他不会游泳,过金沙江时,他是拉着马尾巴过的江,险些被激流冲走。过哈巴雪山后,他们又翻越了10多座雪山,海拔都是四五千米高,天寒地冻,空气稀薄,红军没有御寒衣物,许多红军战士走着走着倒下了,停止了呼吸。肖先东他们一个连就冻死了七八个人。

肖老回忆,长征路上最苦的是过草地。草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际,没有人烟,到处是青草淤泥 ,行军时不小心就会陷入污泥潭中去,再也起不来了。天气也是变化无常,一会下雨一会天晴,衣服淋得透湿,没有一根干纱。

1936年6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7月初,两军奉党中央命令开始北上过草地,红四方面军为第一梯队先出发,红二方面军为第二梯队后出发。出发前每个战士准备了一小袋青稞炒面,还带了一些辣椒粉。每次饿了都舍不得吃,只能用三根指头抓一小撮炒面放碗里化水喝下。草地昼夜温差大,白天骄阳似火,夜晚气温很低,红军穿的衣服单薄。晚上宿营时,战士们只能背靠背坐着取暖睡觉,许多战士都得了伤寒感冒,大家就嚼辣椒,喝辣椒水发汗。原来计划半个月走出草地,后来实际走了个把月,带的炒面吃完了,就挖野菜充饥,由于营养不良,个个面黄肌瘦。

肖老告诉我们,过草地时,部队减员很大,晚上睡觉时人都是好好的,第二天早上醒来,有的人就再也起不来了,很多战士就这样被饥饿和寒冷吞噬了生命,永远长眠在草地上。他们一个营就有七八十人在草地上牺牲了。讲到这里,肖先东心情沉痛,泪眼模糊,他们都是一二十岁的小伙子,死得太年轻太可惜了。肖先东凭着坚韧毅力和必胜的信念爬过了雪山,走出了草地,最终到达陕北,胜利走完了长征。

十八岁就投身革命的肖先东在龙山独立团游击队当过通讯员,长征途中任红二军团5师15团警卫排通讯员、班长、排长,1936年1月入党。抗日战争时期,所部改编为八路军359旅,留守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继而转战晋西北、绥南、陇东一带,与日军和马步芳、阎锡山匪徒作战,肖先东任骑兵连连长,后任359旅侦察营副营长、营长,为保卫边区作出了贡献。参加了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同边区人民一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生产劳动模范。抗战胜利前夕,党中央组成八路军南下第二支队,司令员刘转连,部队过黄河,入山西,下河南,势如破竹,打得日军晕头转向。肖先东任支队司令部警卫排排长,部队进军到河南洛阳新安时,传来日本投降的消息。奉党中央命令北返,挺进东北建立根据地,肖先东任东北军务部运输科长。肖先东革命几十年,作战勇敢,不怕牺牲,出身入死,战功卓著,先后5次负伤,大腿被子弹击穿,肩胛骨被打断,膝盖骨被炸裂,有一次头部受伤,子弹挨着头皮擦过,危险得很,差一点就献身革命了。

东北解放后,肖先东随四野大军南下武汉,转地方工作,历任中南工业部三队仓库主任,湖北省林业局行政科长,武汉市防汛指挥部科长,武汉市和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主任,青山区人口管理办公室主任、区革委会委员,经计委副主任等职,1981年12月离休。

离休后, 肖先东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对国家大事很关心,我们到他家看望他时,恰好是我国神舟12号载人飞船三名宇航员完成三个月太空飞行后返回地面。肖老看得全神贯注,连声说:“我们国家了不起!”“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没有人敢欺负我们,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才能安居乐业。”

肖先东退休不退志,继续奉献余热,始终不忘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热心公益,关心下一代,积极参加党支部的学习和志愿活动,经常到学校为中小学生讲述红军长征故事,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不要怕吃苦,要把长征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红军爷爷。肖老还受邀深入机关和社区讲党课,讲传统,他敦敦告诫年轻人,“红军是一支有严格纪律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老百姓东西要送还,正是有铁的纪律和作风,我们才能获得群众支持,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离休后的肖先东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吃早餐,八点去附近公园散步,与公园玩的老人们聊聊天。午餐后休息2个小时,下午去青山区老干活动中心看退休干部打牌。“我父亲其实并不打牌,但是打牌的人都喜欢他坐在旁边,说沾了老革命的光,这样打牌赢的几率大”,他女儿肖红说。

肖先东生活俭朴,饮食清淡,穿戴随便,从不讲究吃穿,继续保持过去那种艰苦奋斗的作风。如果家里人提出饭菜不好吃时,他就大声讲:“毛主席说,好吃你就多吃一点,不好吃你就莫吃,不要说这不好吃,那不好吃”。

肖先东常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很满足了,因为我等到了革命胜利的这一天”。

“我父亲心态好,从不摆资格,不发火气,对功名地位看得很淡,这可能是他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他的二儿子肖成说。

几十年来,肖先东不管是对组织,还是对儿女们,几乎都没有提出过任何要求。2016年,老人百岁寿辰之际,子女们原打算陪他回家乡龙山看看,但老人提出想去自己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延安走一走。

“我们包了一辆车,担心父亲年纪大身体受不了,给他准备了毛毯让他躺下,可他一路上都趴在车窗边往外看风景”。故地重游,肖先东十分高兴激动,他去了当年生活和战斗过南泥湾、金盆湾,上了宝塔山,游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地,对延安的变化赞不绝口。肖红介绍:“父亲一路都说现在延安他都认不出来了,当年到处是黄土高坡,一片荒凉,光秃秃的,而如今到处是高楼大厦,宽敞街道,山上遍地郁郁葱葱的绿色森林”。肖先东说:“南泥湾如今变化大,建设得很好,当年没有人烟,野兽出没,到处是荒山,现在楼房林立,交通方便,通了公路”。

1982年6月,肖先东曾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龙山县马脚坪,他说当时家乡还没有通公路,他与大儿子肖君从武汉坐飞机到恩施,第二天恩施州又派车将他们父子俩送到龙山县城。因当时马脚坪没通车,县里领导叫肖先东莫回去,让亲戚朋友到龙山县城来团聚。肖老坚决不同意,一定要回老家去看看。当他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时,母亲和两个弟弟早已经不在人世,只有姐姐一个人了。令他欣慰的是他家的吊脚楼老房子还在,只是年久失修。肖先东按照婶娘吩咐,给亲族每户买了一包糖、一块布,算是与亲人见面的礼物。当时,大安公社还派了一个班民兵保卫肖先东安全。

肖先东爱人高景兰是辽宁海城人,离休干部,抗战时期上过高中,有文化,退休前在青山区房地产公司上班,2009年,以82岁高龄去世。两人育有四儿一女五个孩子,现在都步入花甲之年。大儿子肖君在职时,是武汉钢铁厂中层干部,二儿子肖成是青山区政府办公室干部,工作敬业,忠于职守,任劳任怨,退休时,青山区政府给他颁发了“老黄牛精神奖”。小女肖红退休前在青山区民政局工作,女婿在区检察院工作。

儿女们非常孝顺,一家人其乐融融,对老人照顾无微不至。现在一大家有23口人,四世同堂,关系融洽,谁家买了好吃的东西都要给老人送去。以前约定是每周六来老人家里团聚吃一餐饭,与老人拉拉家常。后来,几个子女都退休年纪大了,就改为半个月来老人家里聚一次餐。

肖先东经常教育子女和孙辈们“要爱国爱党爱家,听党话,跟党走,红军本色不能丢。”“一定不能给组织添麻烦,要一心一意跟党走,听毛主席话,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后辈们都以肖老为榜样,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全家先后有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孙辈们都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学有所成,在各自不同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肖成的女婿胡勇留学美国,博士研究生,现在中国医药集团武汉生物研究所工作,是武汉生物科技新冠抗疫疫苗主要研究者,获得了中国生物抗疫嘉奖表彰。

肖先东是龙山县唯一仍然健在的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老战士,历经沧桑初心不变,饱经风霜本色依旧。从当年的放牛娃到一名红军战士,再到新中国的建设者,始终对党怀有崇高敬意,听党话跟党走。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信念之歌。

当我们一行结束采访向老人告别时,他满含深情,依依不舍,谆谆告诫我们:“非常感谢家乡同志来看我,祝愿家乡建设越来越好!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希望你们努力工作,把家乡建设得更好。”

祝愿我们祖国越来越强大!

责编:朱柯源

来源:龙山县文联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通知公告
部门
乡镇
要闻

  下载APP